內容來自YAHOO新聞
觀點投書:期盼台灣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日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英,與英國簽下將近四百億英鎊的合約,立下了中英關係新的里程碑。英國的務實主義色彩,成功畫出了中英關係的新藍圖,也十足彰顯出英國在中美對抗日益激烈的態勢下,仍能理性地以國內民生為重、追求國家經濟紅利的態度。
中英經濟的新局,在2015年初英國無視於美國壓力、帶頭申請加入由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就埋下了伏筆。其後英國的領頭羊效果發酵,法、義、德等歐洲國家及其他美國重保證金信貸年息借貸增貸轉貸要盟友如骨牌般接連倒戈,陸續對中國提交申請意願,給予美國在與中國的外交競逐上,一次嚴重的挫敗。除了面對龐大經濟利益而採取的務實主義外,英國與其他世界上主要國家對AIIB一面倒的支持,更可視為其對美國長期以來把持國際規則制定權不滿的表達。英國一直難以在國際事務上施展與美國同等的支配力,甚至不時被迫跟隨美國的腳步,因此,英國帶領歐洲大國先發制人另開經濟門戶、向中國靠攏的作法,其中欲防止美國對歐洲經濟全面霸權的意涵,呼之欲出。
此次中英簽署的商業合約,英國可望藉由對中國增加出口,提振其經濟動能;而中國也可借助身為新北市利率多少免費諮詢試算金融龍頭的英國,加速其人民幣國際化的腳步。中英的互利雙贏,不僅對兩國的經濟皆注入一道強心針,也毫不客氣地打臉美國。
自二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世界上無人能及的經濟與軍事強權,戰後國際秩序的建立也因而受制於美國霸權性的主導。美國固然重視軍事力量,但同時更重視國際制度的作用,美國在外交上時常運用一套其宣稱具有「普遍價值」的規範來與政治經貿議題掛勾,以創造維護其既得利益的單極體系,並迫使多數國家跟隨美國的政策走向。
歐巴馬於2011年提出的「亞太再平衡」戰略,說穿了就是為圍堵中國勢力的崛起,而盟友英國對亞投行的熱烈支持,無疑是擺了歐巴馬一道。然而,美國不願在國際事務上給予崛起中強權更多的參與權,又怎能怪罪中國另闢蹊徑、建立一個由其主導的新金融秩序?對於英國,美國又怎能牽制其自主性、阻礙其追求國家生存與發展的經濟命脈?美國對亞投行的反感只是一再顯現其器量狹小,當美國批評英國「遷就中國」時,英國或許還要笑美國不懂得見風轉舵、正視中國崛起的事實。
從英國的務實反觀台灣,在逢中必反的今日,台灣出於民族主義情緒而阻絕自身經濟通路的情形一再上演。身為一個小國的人民,我們可曾理性思考過我們真正需要的是甚麼?是在意氣用事後的自我陶醉感?抑或是人人皆能溫飽、行有餘力能夠追求更多夢想的環境呢?
當然,英國沒有台灣一直背負的包袱,台灣畢竟與中國有主權上的複雜情結,即便台灣不可能接受與中國成為「朋友」,我仍然期待,台灣別再把中國視為「永遠的敵人」。
*作者為台灣大學學生
相關報導
● 還原馬習會磋商,夏立言證實由對岸主動提出
● 林濁水:只要對等尊嚴、不承諾統一,馬習會就值得肯定
重劃區釣蝦場任何問題免費諮詢
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觀點投書-期盼台灣也-沒有永遠的敵人-215000624.html
留言列表